iT邦幫忙

0

「我是警察/檢調/政府單位」:冒名官方的權威詐騙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接過這樣的電話或簡訊:

  • 「這裡是 ×× 警局/地檢署,你的帳戶涉案,請立即到網站配合調查/繳保證金。」
  • 「你有法院公文未簽收、罰單未繳,現在處理可免刑責。」

這種就是冒名官方權威的社交工程:用「權威 + 恐懼 + 緊迫」把你逼進對方設好的流程。

為什麼這招特別有效?

  • 權威效應:自稱公部門、語氣正式、丟公文字號,你本能上不想「不配合」。
  • 恐懼框架:涉及刑責/涉案兩個字,腦袋會先想「趕快解決」。
  • 緊迫感:限時處理、倒數計時,讓你來不及驗證身分與網址。

三個典型話術(聽到就先拉滿警戒):

  • 「帳戶涉案,立即到 ×× 網站配合」
    會附看似官方的網址(其實是假站),要你輸入身分資料、金融資訊、一次性驗證碼(OTP)。

-「未繳罰單/公文未簽收,現在處理可免刑責」
用繳費連結、QR 碼或指示你電話轉帳、購買禮券/虛擬貨幣。

  • 「線上監管資金/保證金」
    以「避免遭扣押」為由,要求你把錢轉到所謂的安全帳戶(這是經典騙術)。

拆招三步驟:

1.換通路驗身分
直接掛掉對方電話/不要點簡訊連結。改由你自己:
- 打開政府機關官網公布的電話回撥(不要回撥對方提供的號碼)。
- 進 eGovernment/各部會官網書籤查詢案件;網址只信 .gov/.gov.tw 等正式網域。

2.零金流規則(寫死)
執法機關不會用電話要求你:轉帳、買禮券、給加密貨幣、報一次性驗證碼。遇到就斷線+回報。

3.留痕跡、走正式
若真有案件或罰單,一定有正式文號/紙本/官網查詢。一律走能留下紀錄的通道(書面、官網、臨櫃),不在電話裡口頭處理金流或個資。

不過最常見的還是家中年長者被上當,因此這邊貼心的準備了給家中長輩用的大絕招!

電話中提到錢=詐騙」

小結

我知道接到這種電話或簡訊時,心裡會有一瞬間的慌張,尤其是聽到「涉案」或「停權」這些字眼,總是讓人想趕快解決。可是,這正是詐騙者的招數,讓你先急著處理,後來反而吃大虧。下篇我們會來拆解 LinkedIn 養熟後下手的詐騙套路。別急,先冷靜再行動!

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